贸促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贸促动态
扬州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意见
发稿时间: 2008-01-07 11:20

一、2007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会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贸促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外经贸局和有关部门及各会员企业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以服务政府、服务企业为宗旨,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在服务中求提升,在市场中求机遇,努力开拓服务领域,不断明确服务主体,取得了新成绩,开创了新局面。

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的各项任务,主要指标取得突破性增长:

——利用外资方面,在市投资促进中心统一领导下,先后与美国、捷克、德国、香港等国和地区的客商进行联系,帮助扬州联扬、拓实、仙杜莉雅、锦通、布莱曼5家公司牵线搭桥,落实项目5个,总投资4480万美元,协议外资2000万美元。

——出证认证方面,实现超万份的突破,共签发原产地证10016份,同比增长25%;办理商事证明书1736份,同比增长21%;代办使(领)馆认证656份,同比增长30%;代办ATA单证册12份,同比增长50%

——新领域业务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办产品质量认证9份,国际商标注册6家。

——国外参展方面,共组织18家企业计20个摊位参加德国、美国、香港、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国和地区的展览会,同比增长33%。先后组织了3个团组近20家企业赴德国、荷兰、越南进行商务考察和招商引资活动。

——业务培训方面,为企业先后举办了商务、税务、关务、专业人员培训班7个,受培人数达1500多人

 

主要工作和体会:

1.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有了新提高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政府所想,企业所需,贸促会所能”的特点,充分利用和整合贸促系统和社会资源,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中不断创新。在招商引资方面积极探索,积极参与和组织投资促进活动,创建了“英国连接中国办公室”工作的平台,在会展组团中主动加强与国内外渠道的联络和疏通,在法律事务中开拓市场服务的新领域,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工作。通过市场化运作,使每个同志的服务创新意识得到增强,而且使业务也得到不断拓展。敢思、敢为、事在人为正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2.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突破

我们始终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点,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务实的工作。一是积极参与和组织市外经贸局投资促进中心的建立,从我会抽调2位同志参加中心工作,努力实现贸促会工作的重点转移。二是加强招商引资的基础网络建设,不断搜集整理国内外企业和客户信息,初步建立了贸促会招商引资的项目数据库。三是集中精力做好“扬州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的客户邀请、来人接待、项目洽谈等各项工作,并努力做好项目落实后的跟踪服务。不断研究创新招商新方式,提出并积极组织会展招商的新举措,收到一定的成效,也逐步在招商实践中被应用。

3.传统业务领域有了新拓展

法律事务、国际展览、信息咨询、业务培训是贸促会的传统业务,也是我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努力巩固和提高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在出证认证方面,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参加国外展览的行业和渠道上有了新突破;在业务培训利用系统和社会资源上有了新突破。由于市场化运作难度大、要求高,虽然在数量、形式上的突破仍然有限,但为新业务的拓展开辟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

4.整合社会资源有了新举措

用“大贸促”思想和理念注重加强与贸促会系统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整合贸促会系统内外的资源,积极开展多领域的贸促工作。我们在去年签约与工商联、中远、SGS公司等4个合作单位的基础上,又加强了与海关、税务、外经贸局、科协的业务合作。先后举办了由江苏省贸促会与扬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会展招商与贸易风险防范”的论坛,与扬州海关联合举办的“ATA单证册业务培训班”,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物权法’和‘商标注册’培训班,与市外经贸局联合举办了“中小企业开拓资金培训班”、与市科协和我会“英国连接中国扬州办公室”联合举办“国际商务与科技交流市场论坛”等7次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活动。同时在具体新业务拓展上,与中远货代、石立律师事务所、工商联一起访问企业,介绍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状况,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动员更多的企业,积极开展产品质检认证、商标代理、出国参展、商务考察等,使企业在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5.对外交流联络创建了新平台

根据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我们加强了与国外商协会的联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先后与德国、科隆商会、纽伦堡玩具协会及挪威商会、越南工商会、荷兰贸促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等进行联系,探索进行合作,与英国48家集团进行合作,7月份在扬州设立“英国连接中国扬州办公室”,为英国及欧洲各国的人士来扬投资贸易或扬州企业赴英的招商贸易提供全方位服务。仅下半年就先后在上海和扬州两地举办了对口交流活动,达成了多项商务及教育的合作意向。另外,我们还先后接待了泰国投资委员会考察团,DMG世界传媒(英国)推介团组,中国贸促会万季飞会长,董松根副会长来扬调研团,通过内外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广泛合作基础,扩大了对外的宣传和影响。

6.对企业务实服务有了新思路

为了加快对企业的务实服务,我们努力在企业服务的“三个转变”上下功夫,即从被动性服务向主动性服务的转变,从传统型服务向创新型服务的转变,从一般性服务向专业实务型服务的转变。一是主动深入企业,上门服务。我们先后走访了300多家企业,倾听企业意见,了解企业需求,宣传开拓基金、品牌奖励政策,今年我们帮助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开拓基金20多项。二是加强法律咨询服务,多次为企业提供涉外经济纠纷的咨询、调解、仲裁及协调等服务。三是充分利用扬州贸促会“宝应工作站”的平台,从法律、招商、展览三个方面为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把行政推动与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对企业的服务内容更丰富,更务实。

7.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起色

我会重视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用人机制上实行有进有出,在岗位竞争中注意培养人才,在工作实践中热心帮助和积极支持。在创新工作上多鼓励,压担子严要求,我们始终把教育和作风建设贯穿发展建设的全过程,为逐步培养出一支思想好、作风硬、工作实、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打好基础。

今年的工作取得不少成绩,这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外经贸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是分不开的。是全会同志坚持改革创新的思路,努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牢固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进步与先进地区相比,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尤其是财务管理未上轨道,作风建设有待加强,组织机构网络建设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二、2008年工作意见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我会把握新机遇加快发展步伐的关键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扬州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施“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总目标,始终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不断开创贸促工作的新局面。

(一)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市场开拓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展多领域、多渠道的经贸促进和国际交流活动,把扬州贸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确保“五五工程”的实现,巩固发展传统业务,加快发展新兴业务,全力发展重点业务,重视发展亮点业务。具体是:1)传统业务确保增长25%2)会展招商和出访团组确保15个;3)出国参展确保50个摊位;4)商标注册、产品质量认证和ATA出证确保50个项目;5)建立国外联络网站50个。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优化作风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注意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认识和作风问题,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散、懒、老、旧、小”的陈腐观念和做法,逐步形成“树正气、讲和气、修大气、立志气”的良好氛围。培养和造就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才和干部队伍。

2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竞争机制。一是牢固树立创新理念,探索改革的新思路,坚持敢做敢为,事在人为,有为有位。二是建立用人、树人的新机制,适时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制,优胜劣汰。三是培植合理化建议的新机制,充分体现有民主、有集中的氛围。四是鼓励跨国跨省合作的新机制,不断拓展我会服务的范围和空间,用站、网、室等方式和现代通讯科技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五是建立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新机制,密切与各企业的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我为企业多服务多解难活动。六是建立与社会团体、与媒体及中介之间广泛合作的新机制,不断扩大贸促会的影响,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坚持以市场拓展为重点,不断优化务实服务。认真学习和总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务实服务企业的经验和方法,努力围绕市场、产业、企业、品牌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围绕市场转,瞄准国际市场,搜集整理信息,掌握市场元素,懂得市场规则,适应市场机制。二是围绕产业转,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树立大贸促的思想,结合推动我市“五大”产业发展,努力做好“四大”促进。三是围绕企业转,根据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需求,认真开展各项服务工作,达到满足企业的需要,做好企业的帮手和合作伙伴。四是围绕品牌转,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掌握我市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根据企业的要求,帮助他们在品牌的创建、产品认证、商标注册等方面做更多的实事。

4坚持以国际交流合作为平台,优化整合国内外资源。首先,充分发挥现有交流平台的作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好四大招商推介活动。其次,充分利用总会、省会资源,逐步建立50家国内的联络点。再次,充分利用本市的资源,加强和相关部门及社团的联系和沟通,扩大合作范围,形成10个新的合作伙伴。最后,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优势,逐步建立50家联络网点,有计划、有对象、有内容、有项目的进行不间断的交流,使国际交流建立在多项、多边、多领域、多项目的高层面上。

5坚持以效益、效能为目标,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要实现效益和效能的有机统一,制定科学的效益和效能的检验标准,把量化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权衡,特别是要加强对以岗位责任为目标的量化工程,以财务和管理为核心的量化工程,以各类指标为考核的量化工程,实施逐步建立起考评和考核、评优和奖惩的管理体系。同时,在新的一年里建立和健全领导体制和内设机构,积极探索国际商会改革、改制的试点方案,落实加强国外联络站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扩充会员企业数量,创造条件在县区建立45个工作站,进一步扩大贸促会的宣传,办好网站和信息刊物,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起色。